加强高校基层党建重在激发活力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联系高校基层党建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通过思路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创新,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推动基层党建从单调乏味、重形轻效向生动活泼、有形有效转变。  

激发人的活力。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关键在人。组织较为严密,党员较为集中是高校基层党建的显著特点,能否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关系到高校能否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党组织中,个别教师党支部支委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积极性较低,学生党支部委员流动较快、党务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建强高校基层党组织,需创新思路,结合高校实际从组织机制上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探索在基层党支部推行“三全五组”工作法,根据支部建设任务,成立五个(若干)工作小组,将全体成员编入各个小组,各小组各司其职、相互辅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支部工作;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受教育,使党员得到全面提升,在知行合一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在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中探索“见习支委”制度,通过支委传帮带,引导“见习支委”深度参与支部工作,加深对组织的认识,提高党务工作能力,源源不断为党支部培养党性好、业务强的后备骨干。只有全体党员自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更加彰显。  

激发事的活力。于法周延,于事有效。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党的组织生活“认真、严肃”,并不等于死板僵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内生活方面,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加强、一个是创新”,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个别党支部对组织生活的认识还浮于表面、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没有紧扣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主要职责,及时回应和服务师生需求,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要提高组织生活实效,需结合时下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需求,与时俱进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方法,不断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和内涵,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做得有效度,使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组织生活制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组织形式方面,如围绕落实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探索开展“结对共建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在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之间、师生党支部与校内外职能部门党支部之间、与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之间广泛开展联学共建,走出会议室、走出学校,引领和推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等工作落地见效。在示范引领方面,如探索开展组织生活观摩学习等形式,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全方位展示、沉浸式体验方式再现,打造可看、可感、可做、可享的组织生活创新创优平台。  

激发物的活力。格物而后知至。高校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统筹盘活用好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后首次地方考察,第一站就是到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点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数字化赋能使得投影沙盘、多点触摸、全息成像、虚拟讲解员等技术应运而生,对党员教育提供更多方式选择和更好实际效果。然而,仍有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对身边教育资源信息挖掘滞后,讲述身边党员故事的本领还不够。要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突出党员教育政治性、时代性、实效性,需创新路径。高校一方面应充分挖掘整合本土革命遗址等“四史”公共教育资源和本校历史文化,指导党组织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党员爱党爱国爱校。以广东为例,既有虎门销烟、广州起义等近现代史的“活教材”,又有邓小平南方谈话、设立深圳特区等紧扣改革开放的“大事件”,既有“千亿大镇”、华为腾讯等紧扣富强筑梦的“排头兵”,又有“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紧扣协调发展的“大样板”,还有涌现出杨匏安(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周文雍(《刑场上的婚礼》男主人公)等一大批革命先贤志士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现华南理工大学办学源头之一,史称“红色甲工”)。另一方面,高校要引导基层党组织注重树典型立标杆和宣传示范带动,讲好身边人身边事,使党的组织生活贴近党员的工作生活,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

【作者】陈占炬  

【供稿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

【频道编辑】周丽娜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